HVAC Equipment
Security
  • American Dynamics
  • DSC
Industrial Refrigeration
Fire Suppression
Retail Solutions
  • Sensormatic
Building Automation & Controls
Fire Detection
  • Autocall
  • CWSI
  • Vigilant
  • Zettler

全球目录

HVAC Equipment
Security
  • American Dynamics
  • DSC
Industrial Refrigeration
Fire Suppression
Retail Solutions
  • Sensormatic
Building Automation & Controls
Fire Detection
  • Autocall
  • CWSI
  • Vigilant
  • Zettler

全球目录

江森自控BWSI建筑侧系统集成

构建属于您的智慧建筑

当今智慧建筑面临的挑战

江森自控在对全球及中国建筑行业进行的行业调研数据显示,专业人士对智慧建筑的担忧主要存在于智慧概念模糊,标准和接口不统一、接口复杂、局部升级易引发连锁反应(48.5%)、缺乏落地方案、建设和运营脱节(26.4%)等技术因素,同时信息安全(46.3%)和投资回报率难以预测(33.3%)也是其顾虑因素。

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往往是由于传统建设过程中通常缺乏整体顶层设计,而是从单个设备、单个系统、单个空间入手,各系统设计建设相对独立。例如楼宇系统(暖通空调、楼主自控、消防安防、电梯等)、业务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生产管理系统MES、医疗信息化系统HIS、航空管理系统、仓储进销存系统、酒店管理系统)、专项系统(企业中的访客管理、会议室预定;医院中排队叫号、护士呼叫、婴儿防盗;机场中航班管理;酒店中的旅客关怀系统)等,然后再将各系统集成起来或干脆独立运行,通过人工进行运维协调。这种设计、建设模式往往导致建筑不智慧,运维不协调。

图表:专业人士对未来智慧建筑有哪些担忧 《江森自控OpenBlue数字战略之五维智慧建筑白皮书》
应对策略——江森自控BWSI方法

应对策略——江森自控BWSI方法

为了应对这样的挑战,实现真正的智慧建筑,便需要将上述的三类系统(楼宇系统、行业转向系统、业务系统)进行整合,并改变传统自下而上的设计、建设模式,而采用“以终为始”的模式——首先定义期望建筑所的“产出”(建设愿景和目标),并逐步明确需求、还原场景,然后再将需求和场景转化为设计及技术要求,进而进行详细设计、施工及调试验收。这样的设计与建设方法便是江森自控所倡导的BWSI (Building Wide Systems Integration)建筑侧系统集成。

其实施步骤包括基准对标、需求评估、辅助设计、集成交付、竣工调试,我们称之为BWSI五步法。

BWSI

第一步 基准对标

在探讨每个建筑项目个性化需求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市场趋势、标准规范要求以及业界领先的最佳实践经验。例如:包括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LEED标准、WELL标准、医疗、教育、工业、制药等建设标准、洁净、可持续等标准的综合评价体系。同时也将依托江森自控在行业中的积累,参考本项目类似体量、定位、造价、业态的项目进行深入分析与拆解,评估实施利弊和挑战,为新的项目提供足够的参考依据。

people walking on glass spiral staircase
第二步 需求评估

第二步 需求评估

在此步骤中的实施重点是探讨并确认智慧建筑中的产出与体验,通过江森自控独有的Tech Navigation Workshop(技术导航研讨会)全面梳理需求,在咨询顾问的辅助下,逐步形成建筑建设不同角色对于愿景、挑战、再到解决方案的一致理解和优先级排序。

  • 建设愿景研讨:建设及运营挑战分析:帮助客户梳理无法立刻实现理想智慧建筑的主要障碍,通过头脑风暴、归类排序、陈述投票等一系列过程确立建设运营的主要挑战。明确主要挑战是通往理想智慧建筑的第一步。
  • 关键场景及应用实例定义:通过用户旅程及关键时刻的定义,把使用者在建筑中典型的行程进行梳理, 聚焦关键挑战,探讨如何借鉴以往经验或通过创新的方式、方法,利用技术、运营等不同手段应对挑战。这些核心解决方案也将成为建成后的主要亮点。

技术导航研讨会及接下来的工作是将客户需求自上而下整理为建设愿景、价值张、主要挑战、核心解决方案、关键场景及应用实例设计,以及重要功能区域需求汇总,以作后续设计依据。

第三步 辅助设计

辅助设计是将需求评估中达成一致理解的主要解决方案、关键场景及应用实例设计、重要功能区域需求汇总的成果转化为可以实施落地的技术描述(包括但不限于系统组成、系统集成应用逻辑关系、系统集成信息流、关键集成应用实例、整体集成架构、子系统设计要求、造价估算等),并始终以建设愿景及应对主要挑战为目标,借鉴和遵循基准对标成果,做到“以终为始”。辅助设计的产出成果相当于衔接概念设计与后续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的任务书,是后续设计工作的基础。

第三步 辅助设计
第四步 集成交付

第四步 集成交付

上述三个步骤聚焦于建设智慧建筑的顶层设计,但是完美的顶层设计并不代表优秀的实施结果。首先,顶层设计不是凭空想象,脱离了实际交付经验的顶层设计往往容易成为空中楼阁而难以落地;其次,用户的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顶层设计阶段众多实际医务工作者、管理者可能无法到位,后期随着运营管理团队的变化,需求和顶层设计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再次,好的顶层设计需要更加完善的交付实施及竣工验收才能够真正得以还原。这正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建筑建设期望包含咨询、设计、施工甚至运维工程在内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智慧建筑集成交付及竣工验收部分实际上是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由统一实施交付主体运用其优秀的项目管理能力对时间、成本、变更及还原效果和质量等进行控制、优化。对于项目管理中的各项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此处不再复述。这里仅针对集成交付可以为智慧建筑带来的收益,以及基于前述顶层设计的智慧建筑竣工验收需要注意的步骤进行简单描述。

第五步 竣工验收

整体调试,系统调试,产品调试。确保最终交付的和预期一致。

集成交付带来的收益。在实际项目操作过程中,建筑业主往往对顶层设计、集成交付的理念非常认同,但又担心这样建设的智慧建筑是不是投入成本会增加很多。智慧体现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预算等),既满足当下主要需求(必备基础、关键挑战、亮点建设等),又为未来做好充分准备(升级扩容空间),这正是前期顶层设计的目的。同时,集成交付可以为业主节省下传统交付模式中的项目实施损失。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调研报告,这些可节约的费用高达项目实施成本的8%~12%(不包括前期由于不合理设计导致的浪费)。智慧建筑建设正应该充分利用集成交付节省下的实施成本,用于合理的智慧投资,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同时,在调试验收过程中,智慧建筑建设强调应用场景和数据交互,在传统单系统调试验收的基础上需要增加应用场景、整体集成功能等调试验收内容。由于这些调试内容都是跨系统、跨厂家的,需要作为唯一接口责任方的集成交付主体具备很强的控制、协调能力。其次,智慧建筑的另一痛点是,即使建设完善,往往由于后期运营维护能力不足或服务不到位,导致智慧功能逐步瘫痪或无人使用。因此故障排除手册、运维操作人员培训以及后期定期维护、保养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图表:集成交付可帮助客户减少8%~12%建设成本损失 《江森自控OpenBlue数字战略之五维智慧建筑白皮书》
《江森自控OpenBlue数字化战略之五维智慧建筑白皮书》

江森自控OpenBlue数字化战略之五维智慧建筑白皮书

填写并提交表格,即可下载《江森自控OpenBlue数字化战略之五维智慧建筑白皮书》。
了解更多详情